维持骨骼健康要预防骨质疏松症。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下降、骨折危险性增加为特征的全身性骨骼疾病。骨质疏松性骨折(或称脆性骨折)是指受到轻微创伤或日常活动中即发生的骨折,是骨质疏松症的严重后果。
骨质疏松症可防、可治。全社会应关注全生命周期骨骼健康。
在青少年时期积累骨量后,18岁以上至40岁年龄段人群要做好骨骼健康的维护,特别是要注意日晒,保证骨骼拥有充足的维生素D。
维生素D在人体中有两个主要作用:一是维生素D在体内活化以后直接促进肠钙吸收,让血钙维持良好水平,为骨骼生长提供重要原料;二是可以促进骨骼的代谢和成熟,让骨骼的形成和吸收之间达到平衡。
当维生素D含量低的时候,人体的血钙会偏低,从而激发甲状旁腺激素分泌过多,导致甲状旁腺功能亢进,促进骨吸收,容易引发骨质疏松,这是老年人骨质疏松症的一个重要发病机制。另外,缺乏维生素D的人会有无力感,容易跌倒,增加骨折风险。
充足的日光照射对提高维生素D水平很有帮助。皮肤在阳光紫外线的照射下产生的维生素D,即内源性维生素,是体内维生素D的重要来源。外源性的维生素D,如一些深海鱼、鱼肝油、菌菇类植物中也含有维生素D。可以通过食物补充维生素D,但其中的维生素D含量一般不是很多。
增加日照,多晒太阳,是保持维生素D营养水平的重要方法。一般来讲,在春、夏和秋季,北京时间上午10时到下午4时,将面部和双上臂暴露于阳光下,每次累计15~30分钟,每周保持3次,基本上能够满足人体维生素D的营养需求。但需注意避免强光照射,以防灼伤皮肤。
此外,还可以选择一些维生素D补充剂。推荐每天200IU。如果是维生素D缺乏病症患者,每天补充剂量可能要更多,具体需要专业的医生来评估。
文章来源:健康中国
上一篇:健康口腔
下一篇:吃好动巧 拥有健康体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