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1
红火蚁入侵的危害 (一)红火蚁的攻击行为 红火蚁用于攻击其他生物的器官是上颚和腹末螯针。当蚁巢或者活动受到干扰时,工蚁会迅速出动攻击,以上颚咬住皮肤,以螯针连续多次刺伤动物、人体,释放毒液。 (二)红火蚁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人体被红火蚁蜇伤后会有火灼伤般的疼痛感,其后出现灼伤般水泡,半天到一天后蜇刺处化脓形成脓包。如水泡或脓包破掉,不注意清洁卫生时易引起二次感染。被红火蚁蜇刺后多数人仅会感觉疼痛、不舒服,少数人对毒液中的毒蛋白过敏,可能产生严重过敏、头晕、发烧、无法说话,甚至休克、死亡。 (三)红火蚁对农业的危害 除了对农事操作人员造成伤害、降低工作效率外,还可直接危害大豆、玉米、向日葵、甘蔗、多种蔬菜、柑橘等多类作物,其危害方式包括搬运种子,降低出苗率;危害果实,造成畸形、腐坏;危害嫩茎、嫩芽、根系,造成破坏;保护害虫,增加作物疾病等。在牧场、家禽饲养场,红火蚁常叮蜇牲 畜、家禽,造成口鼻、腿蹄等部位大量脓包,偶尔也会杀死小牛、小猪或其它家畜、家禽,降低禽雏存活率。 (四)红火蚁对公共安全的危害 红火蚁常把蚁巢筑在户外或室内电器相关的设备中,如电表、交通机电设备箱、机场跑道指示灯、空调器等,造成电线短路或设施故障。 (五)红火蚁对生态系统的危害 入侵新地区后红火蚁捕食无脊椎动物、脊椎动物,明显降低了其它生物的种类和数量。 红火蚁的扩散传播 (一)自然扩散 1、婚飞 红火蚁的自然扩散主要是生殖蚁婚飞。气候和环境条件合适时成熟蚁巢中的生殖蚁出巢,飞到90—300米空中进行交配。交尾后雌蚁大部分飞行数百米,少数借助风力可飞行3—5公里,降落后寻觅筑新巢的地点。 2、蚁巢迁移 蚁巢建立后,一般1—2个月会迁移1次,迁移距离约1—10米,大部分3—5米。迁移方向是随机的。 3、分巢 多蚁后型常采用分巢方式建立新群体,即一部分蚁后率领部分工蚁离开原蚁巢,在附近建立新巢。扩散速度为每年18—35米左右。 4、随水流动扩散传播 红火蚁蚁巢因爆发洪水或其它原因被淹没,蚁群会聚集形成集团随水流漂移,直到遇到合适的新的建巢地点。迁移距离短的数百米,长的可达几千米。 (二)人为传播 主要随带土苗木、花卉、草皮等植物调运,或者随垃圾、土壤、堆肥、农机具设备、包装物、货柜、其它运输工具等运输作远距离传播。 红火蚁的防治 (一)防治策略与依据 1、防控目标 持续控制发生区红火蚁种群密度,切实遏制其扩散蔓延势头,有效防范因该蚁伤人引起社会恐慌和大面积弃耕。 2、防控策略 针对红火蚁传播途径多且复杂的实际,在坚持政府主导、强化检疫监管的同时,重点抓好发生区持续治理和未发生区监测调查。 3、技术原则 按防控目标要求,结合地理环境,科学全面地监测红火蚁发生情况,确定防控重点和具体方法;选择使用安全、低毒、低残留药剂,主要采用点面结合、诱杀为主的技术防治红火蚁,并对发生区内高风险调出物品进行检疫处理;科学评价防控效果,指导下一步防控工作。 4、防控适期 根据当地气候条件,每年开展2次全面防控。第一次防治在春季红火蚁婚飞前或婚飞高峰期进行,第二次在夏、秋季气候条件适宜时进行。 (二)疫情管理程序 发现疫情→明确疫情(发生范围、发生程度、传播扩散、环境复杂度)→制定规划(指导思想、工作目标、管理措施、机构及人员分工、经费安排)→编制方案(预期目标、防控策略、监测技术、防控技术)→组织实施(人员到位、药剂到位、技术到位、落实到位)→检查评估(防治前进行全面调查,防治后2—6周再全面调查,明确对蚁巢防效、对工蚁防效,为下一步工作提供依据)。 (三)检疫阻截 对来自红火蚁发生国家和地区的物品实施检疫,重点是废旧物品、机械、原木、木质包装、集装箱等,若发现该蚁,应严格实施检疫除害:用溴甲烷50克/平方米密闭熏蒸染疫物品2小时。从发生区调出苗木、花卉、草皮、土壤、介质、肥料、垃圾等须用触杀性强、低毒的药剂浸渍或灌注至完全湿润;如是盆栽,也可施放高效杀虫颗粒剂于介质内(药剂有效成分约占介质0.001—0.0025%),施用后彻底浇透。 (四)毒饵防治 1、高质量的饵剂 (1)优缺点:优点是应用范围广,使用方便,能杀死蚁群的大部分个体;缺点是一次施用的防治效果一般为70%,需多次使用。(2)降低防治效果的因素:温度过高或过低,地面潮湿;红火蚁处在婚飞、迁移、重建期间;前期使用药剂作用期间;刺激气味强烈区域;食物丰富、取食饱和区域。(3)高质量毒饵的主要指标:①安全高效杀虫剂成分:氟蚁腙、茚虫威等;②现状、大小、重量合适,呈疏松结构扁平状或片状,直径1.5—2毫米,厚度0.3—0.6毫米,重量0.2—0.3毫克。③具高吸引力。④制剂新鲜,无变质,无忌避(遗弃)现象。 2、以灭杀蚁后为核心 红火蚁是社会性昆虫,一个蚁群中蚁后死光了,蚁群就会自然消亡了。因此,杀死蚁后才是防治技术应用的核心和目标。 3、合适的环境条件 投放毒饵条件:晴或多云的白天、夜晚,气温21—34度或地表温度22—38度,地面干燥;地面潮湿或者天气预报6—12小时内有降雨,不能投放。 4、灭除单个蚁巢或者单个地点红火蚁 适用于蚁巢密度较小、分布较分散,或使用诱饵诱集到工蚁比率较低的发生区;在距蚁巢10—15厘米处点状或环状撒放毒饵,或者在诱饵诱集到工蚁的地点点状撒施毒饵;毒饵用量应根据使用说明和蚁巢大小确定,中等大小蚁巢使用推荐用量的中间值,小蚁巢和大蚁巢使用推荐用量的下限值和上限值;防治前不要扰动蚁巢;少数高引诱力毒饵可直接撒施于蚁巢上。 5、普遍撒施毒饵 适用于蚁巢密度较大、分布较为普遍,或使用诱饵法普遍诱集到工蚁、但难发现蚁巢的发生区域;根据使用说明和蚁巢密度、工蚁密度确定毒饵用量,1公顷面积最低使用量是防治单个蚁巢的推荐用量中间值的100—300倍左右;撒施毒饵时要覆盖发生区的所有地点;在严重发生区域,可采用防治单个蚁巢和整个区域防治相结合方法施用毒饵,并适当加大毒饵用量;在毒饵使用2周后,在活蚁巢、诱集到工蚁的地点及其附近区域采用点施的方法补施毒饵。 (五)粉剂防治 1、防治目标 处理单个蚁巢,杀灭蚁后,进而消灭整个蚁群。 2、防治方法 破坏蚁巢,待工蚁大量涌出后迅速将药粉均匀撒施于工蚁身上,通过带药工蚁与其它蚁之间的接触、传递药物,进而毒杀全巢。一般5—10天起效。 3、优缺点及注意事项 (1)优点:能够对蚁后产生威胁,可能杀灭全巢;(2)缺点:施药操作要求细致,只能用于防治较明显蚁巢,不适合防治散蚁、不明显蚁丘;(3)注意事项:撒药细致,务必使药粉粘到蚂蚁身上,避免在下雨、风力较大时施药。 4、常见技术问题 (1)破坏蚁巢程度不够,应破坏蚁巢地面以上部分(蚁丘)1/3以上,温度越低破坏程度应越大;(2)不区分粉剂类型,一般粉剂在湿地、降雨时使用容易失效,防水型粉剂可在小雨时使用;(3)撒施不均匀、不全面,没有足够多的工蚁接触、携带粉剂。 (六)药液灌巢防治 使用药液灌巢法用于灭除单个蚁巢。将药剂按其商品使用说明配制成规定浓度的药液。施药时以活蚁巢为中心,先在蚁巢外围近距离淋施药液,形成一个药液带,再将药液直接浇在蚁丘上,或挖开蚁巢后迅速将药液灌入蚁巢,使药液完全浸湿蚁巢土壤并渗透到蚁巢底部。根据蚁巢大小确定药液用量,保证充分浸湿整个蚁巢。 1、用药量 根据蚁巢大小而定,一般为10升/巢以上,务必使整个蚁巢内充满药液。 2、用药时间 凉爽季节早晨蚁群中大部分个体聚集在地表附近,最适宜灌巢;气温过低,特别是冬季,蚁群则转移至土壤深层,不适宜灌巢。 3、注意事项 防治前不要扰动蚁丘,以免惊动红火蚁,导致蚁后转移;施药要迅速;药液量要足够,药液量不足是导致失败的主要原因。 4、优缺点 (1)优点:见效快;(2)缺点:人工量大,用水量大,防治效果较低。 红火蚁的防范与处理 1、不要在红火蚁发生区较长时间活动、停留,不要接触红火蚁蚁巢、蚁道和工蚁觅食活动处。 2、在红火蚁发生区劳作时要充分做好防护,戴上手套、穿上长筒雨靴,并在上面涂抹滑石粉等。 3、不慎被红火蚁叮蜇后,注意清洁、卫生,避免抓挠,涂抹清凉油、类固醇药膏等缓解和恢复,如出现较大面积红斑、皮疹等,可口服抗组胺药剂等。敏感体质人群遭叮蜇后会产生过敏反应,如出现严重过敏、发热、头晕、无法说话等现象,因立即就医,并告知病因。
(文章内容综合自网络,仅供学习使用)
上一篇:茂南区人民医院戒烟门诊信息
下一篇:庆祝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》实施五周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