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年是“世界献血者日”20周年,是纪念自愿献血20周年的里程碑。今年全球宣传活动的口号是“二十年来庆祝给予:感谢你,献血者!” 这个口号凸显献血对患者和献血者生活的深远影响,同时也通过宣传活动提供向世界各地的血液、血浆和血小板捐赠者表达感谢的机会,感谢他们给予的生命捐赠!
宣传无偿献血相关知识可以提高公众接受度和参与度。相信通过了解,更多的人会热心于投身无偿献血活动中;相信通过了解,曾接受血液捐赠的人们也会加入到无偿献血志愿者行列中。
献血对身体健康有没有不良影响?
正常成年人定期献血不影响身体健康,这是医学界的共识。迄今为止,没有任何一项研究认为献血会损害健康。
首先, 献血对人体内的总血量影响很小。一个成人大约有4000至5000毫升的血容量, 一次献血通常是200至400毫升, 占全身总量的5%至10%。大量研究及临床实践表明,一个人一次失血量只要不超过身体总量的15%以上,对身体的血液循环和各个脏器的供血是没有影响的。其次,人体血液的所有成分本身就处在不断新陈代谢的过程之中。血液中血小板寿命约为10天,白细胞寿命一般为18~36天,红细胞的寿命较长约为120天。也就是说,未献血的情况下,人体每天都有细胞衰老死亡,被人体内的造血“工厂”骨髓等所生产的新生细胞所替代。与其让体内血液细胞自然消亡,莫不如捐献出来为他人所用,挽救和治疗更多人,让生命更有意义!
此外,人体循环血量的缓冲能力也很强。人体的血液约有20%~25%分布在肝、 脾等脏器和组织内, 在献血后,肝、脾等器官的血液能及时补充并恢复恢复血管内的循环血量,不会引起血流动力学的明显变化。与此同时,机体会刺激造血器官加快制造新的血液, 血液能在较短时间内得到补充。因此,健康的成年人一次献血200-400毫升对身体没有不良影响。
事实上,定期适量献血对人身体有益,可增强人体免疫力和抗病能力,刺激骨髓造血, 促进人体新陈代谢。同时定期适量献血可使血液黏滞性下降, 对预防心脑血疾病管有一定积极意义。因此只要是身体健康的人献血, 不但对自己身体没有害处,还有好处,做一名热心公益的固定献血者对身心健康更加有益!
献血后多久能恢复?
人体造血系统有着强大的代偿功能,在献血后骨髓造血速度可增加到正常的6~ 8倍。在献血后,血液内的水分和无机物在2小时内即可由组织液渗透入血管得到补充,血容量恢复正常;血浆中的蛋白质会在肝脏中加速合成,2~3天即可恢复;红细胞及血红蛋白的恢复在 21~42天左右恢复到献血前的水平。因此,符合我国法定的献血周期(捐献全血的间隔周期为 6个月, 而单采血小板的间隔周期为14天)进行献血,对身体是没有影响的。
参加无偿献血的身体要求
年龄:国家提倡献血年龄为18周岁-55周岁; 既往无献血反应、符合健康检查要求的多次献血者主动要求再次献血的,年龄可延长至60周岁。
体检标准
体重:
男≥50kg,女≥45 kg。
血压:
12.0kpa(90mmHg)≤收缩压<18.7kpa(140mmHg);
8.0kpa(60mmHg) ≤舒张压<12.0kpa(90mmHg);
脉压差:
≥30mmHg/4.0kpa。
脉搏:60次/分~100次/分,高度耐力的运动员≥50 次/分,节律整齐。
一般健康状况
1、皮肤、巩膜无黄染;皮肤无创面感染;无大面积皮肤病。
2、四肢无重度及以上残疾,心肺等器官无严重功能障碍。
3、双臂静脉穿刺部位无皮肤损伤;无静脉注射药物痕迹。
参加无偿献血注意事项有哪些?
献血前
1、了解献血常识,消除紧张心理。
2、献血前三天不要服药,如服用阿司匹林在三天内会降低血小板的某些功能。
3、献血的前一天和献血当天不饮酒,禁食油腻食物(高脂肪、高蛋白以免造“脂肪血”而引起患者的输血不良反应);但也不要空腹去献血,可进些清淡饮食,如面包、馒头、稀饭等。
4、洗净两肘窝处,换上干净内衣。
5、献血前一夜应睡眠充足。
献血后
1、要保护好穿刺部位,至少在24小时内不要被水浸润,也不要被不洁物品污染,更不要在此部位搓揉。
2、个人活动要适度,献血后当天请不要高空作业、高温作业、体育比赛、通宵娱乐等过度活动。
3、多补充水分;补充营养不要过量,可以进食新鲜蔬菜瓜果、豆制品、奶制品、新鲜鱼虾肉蛋等。不要进食过量,避免饮酒,保证充足睡眠。
(文章来源: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Vp9Sts4oPwt11K71yl0BtQ)
上一篇:掌握“控糖”策略,科学应对糖尿病
下一篇:最后一页